“春分春分,昼夜平分”。春分,作为中国传统节气之一,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,也是昼夜等长的日子。在这一天,天地阴阳相半,昼夜均而寒暑平。春分时节,气候温和、雨水充沛、阳光明媚、阴阳平衡,是调整身体状态,预防疾病的重要时期。中医春分养生,旨在通过调整身心状态,顺应自然规律,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。以下从多个方面介绍中医春分养生的要点。
春分养生五忌五宜
【五忌】
一忌:忌食大寒大热
二忌:忌食酸性食物
三忌:情绪大喜大悲
四忌:忌熬夜和晚睡
五忌:忌久坐不运动
【五宜】
一宜:穿衣宜再捂一捂
二宜:饮食宜清补平淡
三宜:饮水宜勤防上火
四宜:春分养生勤梳头
五宜:春分养生多泡脚
【养生茶饮】
1. 白芍菊花茶
原料:白芍9克、菊花6克,沸水冲泡。
功效:疏散风热、养肝明目、平肝潜阳、降血压。适用于肝肾阴虚,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、头痛、目赤、视 物模糊,血压升高等。
2. 三花茶
原料:月季花6朵、玫瑰花6朵、茉莉花12朵,沸水冲泡。
功效:疏肝理气、活血通脉,能够调理肝火旺盛引起的睡眠问题。
【养生药膳】
1.枸杞猪肝汤
材料:鲜枸杞叶300g,枸杞子10g,五指毛桃15g,猪肝200g,排骨250g,生姜、盐适量。
做法:新鲜枸杞叶洗净备用。将猪肝切厚片,先用清水洗去血污,沥干后加油、盐、姜末拌匀,备用。将排骨砍块、焯水。将排骨、五指毛桃、枸杞子同放锅内加适量开水,武火煮开,然后转文火煲30~45分钟,加入猪肝煮10分钟左右。最后加入枸杞叶,煮开后即关火,加适量盐调味即可。
功效:清肝养肝、养血明目,缓解易怒、口苦、心烦、眠差、头痛、目痛等肝火上炎的问题。
2.山药芡实扁豆排骨汤
原料:怀山药15克,芡实15克,炒薏米15克,炒扁豆15克,黄芪12克,白术10克,猪排骨200克。
做法:先用水浸泡怀山药,扁豆、薏米用锅炒至微黄,猪排骨洗净后备用,芡实、黄芪、白术用清水洗净,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,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,调味即可。
功效:此汤有健脾利湿、滋肾益精的功效,对于脾虚湿重、精神不振者尤宜。
【中医适宜技术】
1. 穴位按摩
角孙穴:在侧头部,折耳廓向前,耳尖直上入发际处,具有通窍、醒脑、明目、改善疲劳、缓解焦虑的作用,可治疗偏头痛、眩晕、耳鸣、视力减退等。同时对于着急及生气后两肋胀痛,乳房胀痛的人有缓解之功效。
三阴交穴:位于内踝尖上直上3寸,具有健脾补血,调肝补肾的作用。按摩时,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,每次揉压五秒,休息三秒。
涌泉穴: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,位于足底部,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,约当足底第2、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/3与后2/3交点上。按摩时,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,每次揉压五秒,休息三秒。
2. 艾灸
大椎穴:大椎是督脉上的俞穴,它的位置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、正中线上。大椎穴是诸阳之会,灸之有助于春天人体阳气生发。大椎是在后背部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,对全身的气血都有较强的调整作用。
神阙穴:神阙穴位于肚脐,在肚脐中央,是长寿大穴。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,是人的神气出入的门户。艾灸神阙可以温阳益气,调理身体虚损、虚弱的疾病。
气海穴:气海穴是任脉的一个穴位。具体位置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距离肚脐中央下1.5寸。古人有“春必灸气海,秋必灸关元”的说法。“气海一穴暖全身”,气海是生元气之源,春分后,万物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复苏,人体也是如此,在经历了一个寒冬的消耗后,急需补益元气,艾灸气海正有此效。
应对春分的气节变化,正确的养生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平衡身心,增强抵抗力,顺利过渡。但请注意,如果有特殊的健康问题或需要专业的中医治疗,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建议。
三审三校:杜春华
二审二校:王 勇
一审一校:林兴丽 刘灏
供稿:治未病科
关注我们